前不久,老家的一个初中同学忽然视频CALL记者。
他激情澎湃地表示:“我想要创业挣大钱,不是玩股权,更不是玩直播,而是投身共享经济,做共享玩具项目。
不是有如此一句话么,女性和孩子的钱最好挣!所以,集中精力主抓孩子这一块,一定没错……(此处省略500字)……你需不需要跟我一块?”打住!什么?“共享经济”?“共享玩具”??我和你一块?想到过去打着共享名义、盛行一时的创业投资项目:奥创单车、共享充电宝(河马充电)、共享雨伞(活力摩登)、服装出租(魔法衣橱)、共享睡眠(享睡空间)等等,而今不是破产就是关停,所以第一时间就感觉共享玩具离谱。
眼明心亮的记者立马拒绝了这位同学,且诚恳地向他表明:“玩具出租”这种商业模式有不少的弊病,投身其中,“十死九伤”啊!口说无凭,记者当即下单在在线订购了一份共享玩具。
体验下来,非常快发现了这一模式存在的4大Bug——Bug1:卫生隐患——怎么样打消父母的疑虑?共享玩具平台一般都承诺,会用超声波消毒、消毒柜、臭氧机、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完成卫生工作。
但,这种“看不见”、缺少监管的卫生清洗工作,非常难打消父母的疑虑。
毕竟,在国内,连食品、幼儿奶粉都在不断地被曝出安全丑闻,更何况是玩具呢?记者在某平台订购的玩具是:“Hape潜艇探险迷宫”和“乐高活塞杯汽车大赛”。
收到玩具之后,记者并未发现有关的卫生承诺书。
倒是这类玩具里的说明书,让记者傻了眼。
皱皱巴巴、有点污渍的说明书,显然就是“卫生死角”。
Bug2:定位尴尬——到底哪个会长期出租共享玩具?记者选择的玩具出租周期是3周,花了116元左右,到头来还不拥有所有权,孩子下次想玩还要租,算下来真心不实惠。
除去记者以外,网上也有一些父母觉得,共享玩具定价过高。
有市民表示,自己出租玩具,7天花了72.2元,这还是因为平台赠送了新用户礼券,减免之后的价格,原本价格已经超越了120元。
另外,记者曾对比过“玩具超人”“61toy”“租来租趣”“玩多多”这四个出租平台的价格,发现它们的收费价格均偏高。
一般而言,手头宽裕的父母,都不想冒着可能不卫生、不安全的风险,长期使用租的方法给孩子提供玩具。
所以,会长期出租玩具的父母,基本是价格敏锐型。
但,现在市面上的共享玩具价格好像对他们来讲,并不友好。
那样,共享玩具的租赁费用有没可能定得更实惠?非常难!若是本身价格实惠的玩具,对于父母来讲没租的必要,直接买就好。
而价格高昂的玩具,注定了平台方的采购本钱也高,租金也不会实惠。
所以,共享玩具尴尬的定位决定了,可能尝鲜式的消费居多,非常难培养高粘性消费群体,如此一来,订单的增长非常大程度上就依靠于吸引新用户,推广本钱居高不下。
Bug3:用体验——不敢放开玩因为是出租,所以在后期会涉及到押金退还与损毁赔偿问题,这就使得不少父母和孩子深感玩不痛快:孩子怕弄坏,父母怕赔偿、扣押金,体验成效大优惠扣。
记者在收到出租玩具的时候,就发现玩具上面有划痕,特意打电话告知客服状况,以确保后期不会产生非必须的赔偿问题。
但即便告知了顾客玩具的详细情况,记者在出租期间,也很小心,万分叮嘱孩子要小心,不要损毁。
另外,有的孩子会有过一段时间重新去玩旧玩具的习惯,若是租来的玩具,孩子想玩的时候结果玩具已经归还了,孩子会非常失落甚至大吵大闹。
这也着实是共享玩具在客户体验上的一个bug。
Bug4:盈利难——高本钱低收益,企业存活艰难玩具出租其实是重资产、重运营的项目:前端销售、后端维护、汽车配送等环节,再加上成规模的平台总是会选择乐高、费雪、小泰克、Step2等国际知名品牌,这就无疑加重了资本重压。
而对于这类出租平台来讲,并未达成用户的有效粘稠,仅仅依赖押金、租金何以支撑这么庞大的本钱开支。
因此,不少玩具在线出租平台纷纷破产或跑路。
譬如,2025年底起家的乐童网于2025年12月宣布停更,兜哒玩具也于2025年底被曝出跑路,2025年获得来自接力基金投资的千万级Pre-A轮筹资的玩聚租租也在2025年11月发布通知称,公司因运营及盈利困难而关停,用户剩余押金可通过现金或玩具的方法退还……亲自体验了共享玩具,想了解了其中的风险,记者当然不会以身涉险了。
不光自己不往火坑跳,记者我后来还又一次苦口婆心地规劝那位老同学:投资要小心,千万不要头脑发热,跟风投资!自打这一茬将来,老同学就再没理过我。
但就在昨晚,我又接到了他的视频电话:“亲,近期我这边有个区块链的项目,需不需要一块干啊?”